劳动的多重价值 1.0.1
劳动的多重价值
我们这里劳动,是值创造交换价值的社会活动。
劳动都收入是维持一个人基本生存需求的保障。
劳动也是一个人发挥创造性,为社会提供发明,创造的一个活动。
人的需求的不同等级
最基本的层次是基本的生理需求。
比如,食物,睡觉,穿衣,出行,性。
劳动是一个人价值的实现,一个人只有获得最基本的收入,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,才能满足这个人的最基本生存需求。
人的被尊重,归属需求。
这层次需求是温饱的满足,带来的,对一些精神生活和社会性的需求。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,也常常追求,他人的尊重和社会接纳。
这层次需求虽然没有基本生理需求强烈,也是维持一个人体面生活必需品。他需要人的收入进一步的增加。
人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。
一个人想看到自己的价值,寻找自己的意义,他往往就想追求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,以及自己对社会的贡献,发明,创造。这种需求有更多是发明,创新等劳动形式。
现有的劳动分配形式
对于绝大多数没有资本的人来说,劳动就是他所有的收入来源。
1.以竞争有用才能为主的劳动分配形式
市场经济状态下,有些能力决定了竞争的成败,所以,对竞争有力的才能就会得到奖励,而对竞争作用不明显,或者长期有用,短期无用的才能往往被抛弃。比如,中国的芯片制作,在美国开发芯片给中国的时候,芯片制造人才就显得不怎么重要,收入也很一般。而当美国对中国发起制裁,限制高端芯片有关技术和设备对华输出的时候,芯片有关的技术和制造人员就显得非常急迫,他们收入就得到了大幅的成长。当然,两三年后,中国解决了高端芯片问题,芯片技术有关的人员收入就会回落下来。
2.权力和资本的劳动分配形式
不是以人的才能分配劳动,而是以资本或权力的占有人来分配劳动。这种影响市场竞争,浪费人才的劳动分配形式也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。有时候为了垄断和占有某个市场。许多有竞争关系的公司会选择联合起来。而有政府行政权力的人,往往也会因为权力会影响到市场竞争,监督,管理市场的权力往往被腐蚀,交换。权力,资本对市场竞争的扭曲是一种不健康的竞争。它往往造成才能的浪费,社会的内卷。
3.弱势群体的劳动分配形式
社会上一些公益岗位,往往是政府或公益部门直接安排,他们有时候给了沾亲带故的人,有时候也非常人性化的分配给了弱势群体。
社会的内卷和才能的浪费
1.社会内卷导致劣币驱逐良币
社会活动的良性竞争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,然而,很多领域往往是非良性竞争的,因为监管需要成本,很多细分领域都是个体户,单个劳动者,他们的生存问题没有人关心,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很低。他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去,就需要采取非常低劣的手段,比如,降低产品原物料的质量,甚至偷工减料,只要一般人无法发现即可。这导致了,消费者人人都必须成为“专家”才不至于收智商税。正常经营的人往往活得很惨,会恳蒙拐骗的反而活得更加滋润一些。人与人互相欺骗,处处套路,生活成本极高,看似大家收入还不错,其实生活中处处皆风险,比如,食品的安全标准低下,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,产品及其不耐用,生产耐用消费品的厂家往往不如会偷工减料的厂家利润高,利润低的企业往往在市场波动中被不断的淘汰掉。在没有精细的监管标准下,每个企业只能互相比烂,比如,反式脂肪,人造奶油,现在改名为“食用油脂制品”。千方百计想蒙混过关。
把劳动分为基本性的劳动和创造性的劳动
1.把劳动分为基本型的劳动和创造型的劳动
基本型的劳动是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体面生活的劳动。
创造型的劳动是满足人的更高享受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劳动。
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两种劳动用不同的形式来组织呢?比如基本型的劳动不是采用市场竞争为主,而是更多的用劳动时间和技能等级来计算。
比如,做饭这个劳动,它需要的技能等级是1级,它需要的时间是15分钟。拥有这个技能的劳动者很多,我们应该安排谁优先获得劳动岗位呢?当然是照顾最需要的,且满足技能要求人,而不是劳动技能最高的人。比如,张三,和李四都能做这个劳动,张三账号上只有1,2天收入了,而李四的收入可以维持几个月,那么张三肯定更加需要这个劳动获得收入。如果纯粹是用市场竞争的方法来选择,那么我们可能只会选择两个技能更好的,身体更健康,更讨人喜欢的人。因为基本劳动是维持社会每个人必须的生存和体面的最低要求,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劳动技能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。实际上就是无意义的抬高了入职门槛,内卷,浪费了人才。有更高才能的人应该去选择创造型的劳动,而不是在基本型的劳动里,去碾压社会弱势群体。只有保护了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和体面生活,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上的恳蒙拐骗等丑恶现象。如果没有人因为生活所迫去从事违背良心的活动,那社会上的各种恳蒙拐骗就会少掉很多,甚至消失。
2.基本型的劳动可以给创造型的劳动以支撑
创造型的劳动可以给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,带来生产力的变革。但失败的风险也是很大的。而且我们的社会也无法分辨,谁在真的创新,谁在恳蒙拐骗国家创新的费用。如果和基本劳动结合起来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。
因为基本劳动可以保证一个人的体面生活。这样他就可以投入时间到创新活动中,而不是纯粹在创新活动中获得收入。因为创新劳动风险很大,很多时候投入很多,收入往往是0.
有了基本劳动的收入支撑,创造型的劳动就可以取消最低工资,按实际需要支付报酬。
诺齐克观点反驳
诺齐克观点只能用在自由资本主义社会,到垄断资本主义,企业家是靠承担风险才获得高利润吗?很多成熟的工业或产业,纯粹就是拼资金,而不是生产力或者看的准。他只能解释小众商品,没法解释农业,工业,大量生产的商品,这些商品不愁销售,完全看谁的生产力最高。商品价值就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。比如琉璃,古代很贵,后来很便宜,就是生产力投入时间来度量价值的。新的商品投入市场的时候,企业家承担了风险,但这个商品如果已经被社会认可,就没啥风险,更多的是你生产的技术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。所以,社会要把商品分成两种,一种是人生存必须的,成熟的,这种用公有制按劳分配(谁需要,谁优先劳动)。另一种创新的,用自由资本主义。
社会价值论
其实每个人脱离社会,他创作的价值都比现有在社会中的低很多,比如,A会做蛋糕,B会销售蛋糕,如果独立生活在深山老林,他们价值都很低,也就是混个饿不死,而会各种技术的人在一起了,比如A,B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,那么他们合起来创造的价值就比他们两独立的时候大的多。而且一个社会越大,获得的利润也越大,比如一个普通商品的生产者,在欧洲小国市场只能赚很少钱,但在一个像中国,美国这样比较大的市场,就可以获利很多。也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实际上是和社会的形态是有关的,如果一个社会是禁止喝酒的,茅台就不会值多少钱,烟草等也同样如此。社会是谁构建的呢?当然是我们每一个人,或者说他人构建,这种最大的价值却无人意识到。所以我们每个人创造的价值,多余个人在深山老林里的价值,都要回馈给社会,他人,是这个环境才造就了每个人有用武之地。社会环境创造的价值,按劳动分配或按资本分配都不合适,他更多的关注人文主义,关注公平和弱势群体。